编者按:九三学社,作为以科学技术界高、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,始终秉持“爱国、民主、科学”的核心理念。在湖南这片热土上,众多“九三人”紧紧围绕中心工作,以拼搏奉献的精神,担当作为的姿态,积极投身于“三高四新”美好蓝图的实现之中,智慧与力量汇聚,共同描绘出绚烂多彩的画卷。为进一步弘扬九三学社的优良传统,展现社员的奋斗风采,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特此推出《守正创新谋发展 同频共振绘蓝图》栏目。该栏目将聚焦于那些怀揣九三情、立志鸿鹄、勇于奋斗的社员们,通过他们的故事,合力绘就最大最美的同心圆。“全国五一巾帼标兵”湘钢热处理首席工程师杨艳,在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(简称“湘钢”)中被誉为雷厉风行的“铁娘子”与智勇双全的“花木兰”。她性格爽朗、做事果断,一身蓝色工装下,是杨艳对工作的热爱与对梦想的追求。在男性主导的车间中,她逆流而上,成为了一名百炼成钢的“钢铁女侠”。2004年,杨艳从重庆大学毕业后便与丈夫一同踏入湘钢,投身于公司钢后技改项目的热潮中。2007年,湘钢中厚板事业蒸蒸日上,公司决定新建宽厚板二号线,杨艳被调至二线筹备组,负责主持二线热处理炉的设计与施工。
当时,湘钢的热处理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,面临着诸多挑战。然而,杨艳并未退缩,她利用下班时间在网上广泛收集热处理炉的相关资料,并深入研究热处理炉的安装、调试及常见故障处理。经过8个月的辛勤努力,二线热处理炉终于顺利投产,这也标志着杨艳与热处理结下了不解之缘。杨艳与同事们经常进行工艺交流。她深知,经过热处理的钢板能转变为高附加值钢材,从而为公司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,这也对工艺人员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挑战。在杨艳看来,仅仅懂得工艺而不懂设备的工程师并非真正的优秀工程师。因此,她对湘钢的9座热处理炉了如指掌,甚至能闭眼画出其结构草图。
淬火炉作为热处理线上的关键设备,其炉内炉辊和辐射管因长时间受热而容易变形或断裂。过去,这种情况往往需要停炉检修,耗费至少5至7天的时间。然而,为了满足客户对快速交货的需求,杨艳再次与时间展开了竞走。
在那段忙碌的时光里,杨艳带领技术人员多次实地测量和设计,针对淬火炉周边的实际场地,他们精心制定了一套在线更换炉底辊的专用工具。这一创新方法使得单根炉底辊的更换无需停炉,大大减少了能源浪费和成本支出,同时将检修工期缩短至8小时以内,炉内辐射管的更换时间更是压缩至3小时以内,从而开辟了热处理炉检修的新模式。杨艳在检查产品质量时,展现了她对工作的严谨与专注。她与炉火相伴了19个年头,始终致力于热处理品种钢的研究。她牵头开展的“节能环保型高速环流辊底式热处理炉技术及应用”项目,成功填补了国内外空白,并广泛应用于兴澄特钢等钢铁企业,助力各厂家实现能耗降低、效率提升,年间接经济效益超过2200万元。
如今,湘钢生产的管线钢、高建筑钢、海工用钢等高附加值钢种,深受国内外市场好评。但杨艳并未止步于此,她深知热处理工序还有巨大的智能化发展空间。随着湘钢的品种转型步入关键阶段,杨艳也迎来了新的挑战。她进入湘钢研究院,从顶层设计着手,进行前瞻性工作,力求使品种研发领先市场需求。
“最近刚从北京回来,主要是去做设计审查,敲定新生产线的布局细节。”杨艳表示,她期望通过数字化转型,让核心设备具备“自学习”能力,提前预测结果,从而真正实现把人从生产环节中解放出来。
在钢铁生产一线这一以男性为主体的环境中,杨艳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,成为了现实版的“巾帼英雄”。她如同一朵绽放的“铿锵玫瑰”,以柔克刚,用青春和奋斗书写了属于“铁娘子”的辉煌篇章。
